您好,欢迎来到冷冻食品网:国内唯一服务于冷冻食品全产业链的综合平台

登录/ 注册 联系我们

首页 > 人物 > 冻品名人堂

国内唯一服务于冷冻食品全产业链的综合平台

【人物】王宏亮:文青做牛排,一不小心就成了中国家庭牛排第一人

2017-12-2814:32

来源: 冷冻食品网 发布者:编辑

 

上海瑞轩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家庭牛排创始人,这是王宏亮留给外界的标签。

 

其实,这位普通家庭出身的温州小伙,年少时曾着迷于瓯剧,后因学业放弃深造,步入社会后创办多味坊西餐配料店,开出国内首家家庭牛排专卖店,创立上海瑞轩食品有限公司(简称“瑞轩食品”)。如今,骨子里还是一个文艺青年的他在做牛排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王宏亮说:“做牛排,我们只是比别人多了一点情怀。”文艺青年的情怀,如何与牛排对接?他做出了什么样的牛排?想把中国牛排引向何方?

 

 

20190122133554IJKrMw.jpg

 

01

 

“亏本的生意,只有宏亮会做”

 

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曾指出,温商创业精神有三方面内涵:一是敢于冒险,二是善于变通,三是勇于创新。这些特征,在王宏亮身上都有体现。正是因为善于发现商机,连亏本的生意也敢做,他收获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创业之前,王宏亮做过6年厨师。2001年,朋友邀其合作开西餐厅,他便去做了采购。这期间,他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整个温州只有一家做西餐调味料的,他觉得这是个商机。“当时我没多少资金,而做调味料起点低,也比较稳。”王宏亮回忆,做了3个月采购后,他凑了几万元开始做西餐调味料,温州市多味坊食品有限公司(简称“多味坊”)由此成立。

 

当年,王宏亮开始做牛排时,温州只有一家同行,但人家已经做了十几年,规模在几百万元,网络也非常齐全,几乎是垄断。如何存活下来分得一杯羹呢?

 

王宏亮介绍,起初自己规模太小了,“人家连灭你的力气都不想花”,正是对手这种不在意的态度,多味坊得以存活下来。而真正打了翻身仗,则是从他找业务员跑市场开始的。

 

16年前的温州调味品市场,基本都是“守株待兔”式的坐商。王宏亮觉得这是个机会,决定主动出击。但基础薄弱是硬伤,比如他们没日没夜地跑业务,客户终于下订单了,需要10个产品,多味坊顶多只有5个,怎么办?

 

“我派不同的人去对面那家大店拿货。”王宏亮笑着说,“人家开门做生意,不可能不卖,但一看就知道这是过来调货的,所以原本10元的货,卖给我就是15元,我必须得买,然后再10元给我的客户,只能靠另外几个产品的利润来填补亏损。”

 

就这样,2001年5月开业的多味坊,半年后终于迎来了第一次大丰收。“圣诞节是西餐调料销售高峰,当时温州新开业10家西餐厅,有9家成了我们的客户。”王宏亮感慨地说,“等过了元旦,对手意识到危机,我们已经活下来了。”

 

许多年后,温州商界流传着一个笑话:“亏本的生意你也做?只有宏亮会做。”正是凭着这样的魄力和坚持,到2005年,多味坊垄断了温州90%的西餐配料配送,并开出6家分店。

 

 

02

 

轰炸机式推广,家庭牛排一炮走红

 

瓯剧是浙江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年少时学瓯剧的王宏亮虽然最终没有走上艺术的道路,但瓯剧朴素、细腻、明快的神韵却被他很好地运用于对商机的捕捉和发掘中,比如创建全国首家家庭牛排专卖品牌。

 

在做调味品的同时,王宏亮也做冷冻牛排原料,用他的话来讲,“东家进货,卖给西家”。厨师出身的他发现,牛排并没有多高的技术含量,于是决定自己尝试着做。2005年,他花1000多元买回一台二手真空机,在自家的小作坊里做出了第一批牛排产品,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家庭牛排。

 

起初,王宏亮并没想到卖,而是送给亲朋好友品尝,得到的反馈是“不比西餐厅吃到的差”。温州并不大,这款自家制作的牛排很快受到欢迎,许多人到多味坊不是买调味品,而是牛排。最初一天卖出5片、10片,到2006年初,日销量可达几百片,利润也比调味品要好。

 

王宏亮决定,做有品牌的家庭牛排。至于如何做,他有着清晰的规划。

 

首先,他将店名“多味坊”命名为牛排产品的名字,并去做了商标。2006年,温州市多味坊食品有限公司成为首家获得QS认证的家庭牛排企业。换句话说,做中国家庭牛排,王宏亮是实至名归的第一人。

 

第二,开家庭牛排专卖店。生产步入规范化的同时,王宏亮将调味品搬到隔壁,原先的地方腾出来,重新装修后作为牛排专卖店。这样调整后,效果非常好,开业第一天就卖出了几千片牛排,一炮走红。

 

第三,轰炸机式推广。比如拿二三十万元做广告,可能许多人会分半年慢慢消化,王宏亮则在一个月就花光了。“一个月里,可能你一出门,出租车广播里就有多味坊的广告;到了单位坐电梯,屏幕上、墙纸上也有;晚上看电视,也有硬性软性的采访。”他表示,温州地方不大,这种集中轰炸式很适合。

 

这家仅十几平米的店,开业几年间,每天营业额达几万元。除了温州直营店,在周边还有许多加盟店。多味坊家庭牛排,很快成了温州食品界一颗闪亮的新星。

 

如今,家庭牛排已经壮大成一个细分行业,王宏亮对牛排的感情更加深厚。他说:“我就是做牛排的,可能一辈子就做这么一件事。”

 

 

03

 

走出温州,一波三折布局全国

 

2006~2009年,是王宏亮比较辉煌的时期,用他的话讲:“小名小利都有了,公司发展很平稳,我每天到办公室随便签几个字就行。”但他想在牛排上有一番作为,走出温州。

 

走出温州,让全中国人都吃到家庭牛排,有了这个想法后王宏亮很快就付诸实践了。

 

2010年,王宏亮将生产基地和营销总部迁至上海,占地8亩、位于上海青浦的自动化牛排加工基地正式投产,上海瑞轩食品有限公司至此创建。同年,“鸿亮”、“追牛族”品牌创立。

 

让家庭牛排品牌化,王宏亮是信心满满的,但现实却跟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2010~2012年,是他到目前为止最困难最波折的阶段。首先,专卖店受网络冲击非常大。其次,作为最早做家庭牛排的企业,随着竞争对手增多,企业在商超进展并不顺利。雪上加霜的是,温州金融危机也波及到了他,因为互保的两个朋友跑路,留下1000多万元的债务由他代为偿还。

 

当时,留守温州的总经理董立峰来到上海,与他一起想办法解决。在董立峰的建议下,企业开始为西餐厅供应半成品牛排。“以前西餐厅自己买原料回去加工、腌制,现在用工业化产品。”王宏亮说,做餐饮,让企业活下来了,2012年下半年开始盈利。

 

这几年是瑞轩食品发展比较平稳的时期,王宏亮介绍:“现在回想起来,这些经历非常刺激,是我人生中非常宝贵的财富。”

 

04

 

“把牛排往光明的地方带”

 

在他看来,所谓“把牛排往光明的地方带”,就是做高品质、更营养更健康更便捷的牛排,“往沟里带”就是拼价格,东西越做越差。如今瑞轩食品的牛排主要分4类,其中“多味坊”做专卖店,“追牛族”做餐饮,“鸿亮”做商超,其他则由“萨味思”运作。近来瑞轩食品又增加了一个新品牌——莎么,定位高端,做原味牛排。

 

王宏亮表示,牛排在中国还属于朝阳行业。前10年是基础阶段,老百姓从西餐厅转移到家中吃,而做中国式原味牛排,是他对行业第二个10年发展趋势的判断。在他看来,中国人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完全西式的牛排并不“服水土”,“我们不能做纯原味的,要做一点调味,但又不能过多,这就是中国式原味牛排,这种牛排品质更好,绝不可能是十来块钱一片的。作为牛排从业者,我们有责任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健康产品”。

 

除了要坚守品质,王宏亮认为,不断创新也是牛排企业的重要使命。

 

现有牛排产品之外,瑞轩食品还做了不少储备产品,比如微波牛排。几年前一次坐国际航班,王宏亮在商务舱看到一份微波牛排,回来后他就带领团队开始做研发,从肉到包装、刀叉等,前后花了两年多才研发出来。

 

当时正是他初到上海后最艰难的几年,但在这个产品上投入的研发费用就达几十万元,而且拿到专利后并没有立即投产。王宏亮介绍,因为厂房不够用,那条流水线只好当废铁卖掉了,但他相信这个产品早晚会大放异彩。据了解,近期就有一家做高铁餐的企业专门找到他想做微波牛排。

 

“好的东西研发出来,不一定现在能用,一般都是三五年后,但作为有使命感的牛排企业,需要这样的投入。”王宏亮说。

 

产品前景好,行业发展快,龙头企业未现,许多大企业也瞄上了牛排这一产业。从2011年至今,先后有超过20家企业想收购瑞轩食品,对于收购,王宏亮很欢迎,但在他眼里,牛排就是自己的“女儿”,嫁出去不是看嫁妆多丰厚,而是看这个“女儿”以后过得好不好。“很多人会用牛排来盈利,我们也是,但我们更多了一份情怀,就是希望让国人吃到更好的牛排,这个比赚钱更有成就感。”

 

做行业老大,是每一家牛排企业的梦想,王宏亮也是如此,但他并不急于求成,“如果是两三年的老大,我宁愿做10年的老二”。专注做牛排,做好中国牛排,就是他的梦想。“我跟传统的温州人不一样,他们会投资房产、金融等,我就是做牛排的,可能一辈子就做这么一件事。”王宏亮说。

 

《冷冻食品》杂志

记者/刘圣蓉

 


 

上一篇: 【人物】林华秀:细节致胜,平凡中练就不平...
下一篇: 【人物】刘春梅:坚守鸭业18年,力推高品...
他们都选择了中华冷冻食品网

30000+

三万家冻品经销商

5000+

五千家冻品上下游企业

10亿+

交易额10亿
豫ICP备18044844号-1 Copyright© 2018 冷冻食品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