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冷冻食品网:国内唯一服务于冷冻食品全产业链的综合平台

登录/ 注册 联系我们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国内唯一服务于冷冻食品全产业链的综合平台

国联水产罗非鱼启动“出口转内销”;韩国企业在美申请“饺子”外观专利;英国最大冷冻食品超市进驻中国

2025-04-2111:10

来源: 冷冻食品网 发布者:编辑

新的一周开始了,冷食君带你一起读早报!

快来看看,最近一周冻品行业都有哪些事儿值得关注?

|企  业  动  态|

01

蜜雪冰城官宣哈萨克斯坦首店开业

4月19日,蜜雪冰城官微发布”蜜雪冰城哈萨克斯坦首店开业!“"Snowking Global News"Grand opening of Mixue's first store in Kazakhstan!据悉,该门店位于阿拉木图一家商场的5楼,这同时也是蜜雪冰城在中亚五国的第一家门店。目前,蜜雪冰城已经进入全球13个国家。

1745205149377115.jpg

(蜜雪冰城)点评:恭喜雪王又拿下一城,希望雪王开遍全球。


02

姐弟俩土豆粉启动“小饭碗计划” 

为倡导科学健康理念,促进饮食结构升级,用健康管理智慧共创美好生活。4月18日,知名餐饮品牌——姐弟俩土豆粉,在郑州希尔顿酒店举行以“健康”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

1745205234757031.jpg

现场,姐弟俩土豆粉向全社会公开其“核心工艺”,包括姐弟俩无明矾土豆粉生产工艺与标准,以及姐弟俩低嘌呤老母鸡汤生产工艺与标准等;会上同时启动“小饭碗计划”:从孩子饮食健康的方向着手,关注宝妈关心的健康问题。

(预制菜365)点评:在创新之路上永不停歇。


03

霸王茶姬纳斯达克上市 成美股“中国茶饮第一股”

4月17日,霸王茶姬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CHA。北京时间17日晚上9点半,霸王茶姬一线员工代表、加盟商伙伴和投资人伙伴共同敲钟,中国茶饮美股第一股正式登陆纳斯达克。

根据发行价28美元测算,此次IPO募资规模为4.11亿美元。晚间11点43分,第一笔交易产生,开盘价为33.75美元,涨幅20.54%。

据悉,在霸王茶姬,用户被称为“茶友”,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已经有1.77亿茶友。截至2024年底,霸王茶姬全球门店数达到6440家,覆盖了一线、新一线城市商圈,县城购物中心,海外知名商业体。

(投资界)点评:新茶饮行业的高光时刻。


04

遇见小面在港交所提交IPO申请

4月15日,知名餐饮品牌遇见小面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招银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关于本次IPO募资金额用途,遇见小面拟用于拓展餐厅网络、扩大地理覆盖范围及加深市场渗透;通过升级整个餐厅网络的技术及数字系统提升公司的信息技术能力;用于品牌建设及进一步提高客户忠诚度;用于对上游食品加工行业潜在公司的战略投资与收购;以及用于一般公司用途及营运资金。

(联商网)点评:小面成就大事业。


05

国联水产启动“出口转内销"计划

4月16日,国联水产宣布,率先启动“出口转内销”计划,将原供应美国的罗非鱼以惠民价格投放国内市场。

作为中国罗非鱼出口领军企业,国联水产年出口量超6000吨,其中对美出口占比达21.8%。为应对困境,国联水产调整战略,依托出口级生产线与国际化品控标准,将优质罗非鱼转投国内市场,让国内消费者享受"同线同标同质"的高端水产品。

3895068eaa09daf6356acc9f5b53c6ba.png

(封面新闻)点评:风浪越大,责任越重,越向前。


06

锅圈目标未来五年开店1万间

日前,锅圈首席财务官王晖表示,目标未来五年净开店1万间,继续以加盟店模式为主。截至2024年底止,锅圈门店数量为10150家,2025年净开店速度将放慢至1000家,其中超半数位于低线城市。王晖表示,公司将在省会城市试业24小时自助营业模式。

(香港经济日报)点评:餐饮“卷王”。


07

英国最大冷冻食品超市Iceland将入驻中国

近日,界面新闻获悉,英国超市Iceland亚太首家门店将落地中国,并在北京门头沟京西智谷科技园区开设门店。目前该实体门店尚未正式开业,预计4月底,Iceland会先在线上开启运营。

1745205443931904.jpg

Iceland被称作“英国最大的冷冻食品超市”,成立于1972年,总部位于英国威尔士,如今在英国有17%的市场占有率。这家公司把门店开到了包括英国在内的10个左右国家,门店数量在1000家左右。

从定位上看,Iceland主打冷冻食品,包括冷冻半成品的薯条、炸鸡、鱼条、披萨、意大利面、甜点、速冻海鲜和速冻蔬菜等。在英国,它的竞争优势之一还在于“性价比”,比如其自有品牌的“爆款”冷冻披萨每个售价在1英镑左右。

(界面新闻)点评:外资零售企业布局中国市场的节奏加快。


08

紫燕食品投资3亿建设尼泊尔水牛肉加工项目

4月18日,紫燕食品公告,公司计划通过全资子公司成都紫燕食品有限公司,在尼泊尔设立全资孙公司尼泊尔紫燕食品有限公司,并投资建设生产加工基地。项目旨在利用当地优质牛养殖资源,提升牛肉原材料的全球储备能力,确保供应链稳定。此项目是公司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战略举措,预计将增强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024年,紫燕食品实现营业收入33.6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6亿元,同比增长4.5%,净利润创三年新高。

尼泊尔项目意味着紫燕食品海外布局持续推进。近年来,在国内市场积极开拓与深耕的同时,紫燕食品亦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

此外,近日,紫燕食品在长沙成立了新餐饮管理公司——长沙星燕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由紫燕食品间接全资持股。这一全新公司的成立,标志着紫燕食品在餐饮管理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食品安全网)点评:作为“卤味四小龙”中唯一实现业绩增长的品牌,不禁期待,紫燕食品能在尼泊尔项目的推动下带来怎样的惊喜。


|行  业  动  态|

01

韩国企业在美申请“饺子外观”专利获批,中餐馆卖饺子或将侵权

近日,美国专利商标局官网显示,韩国CJ第一制糖股份有限公司(下称“CJ公司”)在美国注册的饺子外观专利,获准通过。相关文件显示,饺子外观专利的申请日期为2023年2月24日,下证日期为2025年4月8日,注册人是CJ CHEILJEDANG CORPORATION,Scau(KR)(CJ第一制糖股份有限公司),专利保护期限是15年。

1745206502404253.jpg

公开信息显示,CJ公司是韩国的一家食品和生物企业,旗下有一款饺子品牌bibigo(必品阁),在我国电商平台和线下商超均有销售。据了解,CJ公司共上传了14张各个角度的饺子照片,其申请的饺子外形和我国的饺子高度相似。

对此,律师表示,若中国在美国销售的饺子完全符合上述特征,可能触发美国关于专利权的规定。还有专业人士表示,CJ公司的饺子外观专利申请,想借此营销的成分更大。“有实力的商家可以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出专利无效,企业如果不想陷入侵权纠纷,最好还是规避使用这类形状”。

(封面头条)点评:饺子根在中国!


02

一季度畜牧生产稳定发展,生猪出栏有所增加

近日,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副司长魏锋华表示,一季度,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2540万吨,同比增加50万吨,增长2.0%。

生猪出栏由负转正。一季度,全国生猪出栏19476万头,同比增加20万头,由上年同期下降2.2%转为增长0.1%;猪肉产量1602万吨同比增加19万吨,增长1.2%。一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41731万头,同比增加881万头,增长2.2%。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039万头,同比增加47万头,增长1.2%。

牛羊生产总体稳定。一季度,全国肉牛出栏1215万头,同比增加16万头,增长1.3;牛肉产量191万吨,同比增加5万吨,增长2.7%;牛奶产量892万吨,同比增加15万吨,增长1.7%。全国羊出栏6760万只,同比减少481万只,下降6.6%;羊肉产量106万吨,同比减少6万吨,下降5.1%。一季度末,全国存栏9762万头,同比下降3.5%;全国羊存栏30005万只,同比下降6.9%。

家禽生产平稳发展。一季度,全国家禽出栏41.5亿只,同比增加1.7亿只,增长4.1%;禽肉产量641万吨,同比增加31万吨,增长5.1%;禽蛋产量866万吨,同比减少1万吨,略降0.1%。一季度末,全国家禽存栏61.1亿只,同比增长0.1%。

(国际统计局)点评:一季度开了个好头。


03

卤制品“三巨头”大幅关店

近日,周黑鸭、绝味食品、煌上煌陆续披露2024年财报。“卤制品三大巨头”去年均录得营收、净利润双双下跌,且门店数都出现大幅下滑。

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周黑鸭拥有门店总数为3031家,门店总数较2023年减少785家。同期,煌上煌专卖店数量为3660家,较上年同期减少837家;其中加盟店数量从2023年的4235家减至3419家,减少了816家。而自2019年起连续5年在年报中披露门店数量的绝味食品,并未在2024年年报中最新门店数量。据2024年半年报,不含港澳台及海外市场,绝味食品共有门店数量14969家,较2023年末减少981家。

据此估算,在2024年,“卤味三巨头”合计关店数量超过2600家。

(投资界)点评:目前三巨头的难题:风口过后,如何精耕细作?



上一篇: 三全2024年营收66.32亿,净利润5.42亿
下一篇: 苜蓿芽、红薯叶、板蓝根青菜…水饺创新越来...
他们都选择了冷冻食品网

30000+

三万家冻品经销商

5000+

五千家冻品上下游企业

10亿+

交易额10亿
豫ICP备18044844号-1 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