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冷冻食品网:国内唯一服务于冷冻食品全产业链的综合平台

登录/ 注册 联系我们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国内唯一服务于冷冻食品全产业链的综合平台

无人货架深陷“围城”,供应链领跑下半场

2018-03-1414:49

来源: 冷冻食品网 发布者:冷冻食品

一个简易的货架,上面放着薯片、饼干等常见零食,用户挑选商品后,自行扫码付款……近一年来,在不少写字楼里涌现出各种名号的无人货架。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无人货架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9月末,已经有至少16家无人货架获得投资,融资总额超过25亿元,单笔最高融资额达3.3亿元。

然而,进入2018年,一路高歌猛进的无人货架行业却风波不断。业内人士认为,2017年无人货架掀起热潮后,众多玩家纷纷入局,但运营模式基本都是烧钱求规模。经过上半场的疯狂跑马圈地之后,下半场竞争已经拉开了序幕。

疯狂扩张后上演裁员风波

对于消费者而言,无人货架其实并不是新鲜事物,早期出现在地铁站、火车站、走廊通道等公共空间的自助贩卖机,正是无人货架的低配版本。2015年,陆续出现的无人货架落地在写字楼办公室,架构出了白领办公消费场景,并一度被追捧。2017年9月,无人货架被资本正式推上高速发展的轨道。有数据指出,去年这个领域的融资总额一度高达20亿元。

随后,无人货架便进入了市场卡位期,两个头部企业更是花了大量的钱来铺点。猩便利在2017年年底把无人值守便利架覆盖到了全国40多座城市,并作出“高目标”规划:渗透超一线二线城市,布局超过3万个点位,覆盖几十万用户,累计购买用户达300万;果小美则透露,公司每天新增的进驻公司早已超过1000家,预计2018年将覆盖100万个点位。

可是还未等到这些规划落地,2018年初就传出猩便利因资金问题撤离三四线的消息,无人货架的倒闭潮接连袭来。

几乎同一时间,在北京已铺设5000多个无人货架的七只考拉也被曝出裁员消息,并撤掉了一些点位。记者从七只考拉内部了解到,BD(业务拓展)部门已经裁员90%,而此前,该部门是公司里人数最多的,主要负责拓展无人货架的点位数量。

局限性难以突破

因为局限性很大,维护成本很高,无人货架入局者的成败结果逐渐显现出来。

“前期大家都想着占位,通过‘烧钱’来培养用户习惯,精力都没有放在商品上,货架上的商品品类少。包揽了采购、送货、地堆流程的无人货架企业,一天最多只能补货1次,货架上经常是空的。”考拉先生联合创始人王嘉萌表示,货架商品长期不更新根本不能满足白领们的需求。

而无人货架的占位成本和盈利之间又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其实,被视为“香饽饽”的无人货架运维成本相当高。业内人士算过这样一笔账:无人货柜单次补货的物流成本与人力成本在20~30元,货物成本在300~600元,单柜日收入在50~80元,这还是忽略损耗和丢失成本的数据。实际上,行业内平均货损率达到10%就要考虑撤柜,但为了占据位置,很多公司把这一风控红线一压再压,有的无人货架货损率已经达到20%仍在运行,加上运营、地推成本,终会把最后一根“稻草”压倒。

入局者的点位之战已然进入白热化阶段,其中也不乏乱象。一位无人货架公司员工对记者称:“一些销售员为了提成,不管人数标准,能铺一家是一家,瞒着公司谎报人数。有的公司不到20人就铺了一个冰箱加一个货柜。”有网友甚至晒出无人货架被随意放置在美发店及部分露天开放场所的图片,称公司就是“为了数据好看”。

另有从业者表示曾遇到恶性竞争,对手将货架货品拿走,由于没付款后台数据未更新,被消费者投诉补货不及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盗损率控制难题。此外,据公开数据,从100人、50人到30人,无人货架进驻企业的人数标准一降再降,背后的运营管理难度也可想而知。

巨头、创业者交锋下的短命风口?

猩便利联合创始人司江华对记者表示,无人货架是一个高度聚拢的行业,赛道关闭的速度很快,现阶段应该不会有再想入局的小玩家。创业阵营近来已不时传出业务整合的消息,如易果生鲜与哈米科技达成战略合作、猩便利收购51零食、果小美和番茄便利合并……

王嘉萌认为无人货架的洗牌期已至,行业“大撤退”正在上演。考拉便利未来将由工具型的服务系统升级为媒体社交属性,并借助线下大型连锁便利店增加新的产品品类,比如便当、外卖等。

猩便利对于无人货架未来的态度则较为乐观,并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应对行业格局的变化。“从去年果小美和番茄便利合并,到年初便利蜂战略投资领蛙,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并,实际上还是双品牌独立运营。无人货架领域经历半年的激烈竞争后,市场、资源等会逐步往头部几家公司靠拢,这也是我们很早就预料到的发展趋势。”猩便利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一发展趋势下,猩便利不排斥进行并购,但需综合考察并购对象,在各方面合适的前提下考虑相应的战略部署,同时也会更多地考虑并购后,运营管理、资源整合等多方面的融合,通过精细化运营、全链条管控等方式保证业务有序快速发展。

不仅是考拉便利和猩便利,“转型”在整个无人货架行业中悄然发生。果小7对于未来的设想是,依靠自身的供应链、智能设备及其他配套技术,以6.8万元的价格发展加盟,对传统社区零售店、夫妻小店进行无人化改造,蚂蚁鲜生则希望从鲜食切入战局。

就在无人货架行业内“激烈拼杀”转型之际,一些巨头也纷纷把触角伸进这个领域。

2017年年底,阿里联合美的集团推出“小卖柜”;猎豹移动旗下推出的“豹便利”,刚刚上线就铺设了5000个点位;京东到家无人智能柜已经升级到了第二代;一直对新零售不死心的顺丰,其无人货架项目“丰e足食”也在2017年11月底宣布正式运营。

此外,诸如每日优鲜、饿了么、便利蜂、盒马鲜生、三全鲜食、良品铺子等独角兽们,也都基于既有的相关业务,将各自的触角先后伸向了无人货架。

这让无人货架的入场资格迅速提升。便利蜂称投入上没有量化的指标,且做好了长期不盈利的准备。每日优鲜便利购则宣布,今年在无人货架上要砸10亿元。

不过,在内测的过程中,良品铺子已主动放弃开放式货架,选择封闭式智能货柜。良品铺子副总裁赵刚说:“我们设备成本投入很高,一个差不多一万元。需要用支付宝扫码才能开门,只要拿东西关门就能自动结账。这么做能避免办公室零食柜的损耗。”

无独有偶,当前京东到家Go正在迭代的智能货柜采用的就是封闭式。巨头入场后,过去投放的普通货架会逐步被替代掉。每日优鲜便利购、便利蜂、猩便利均采用封闭加开放两种形式发展,果小美坦言后期会增加封闭式货柜。

目前苏宁小店biu开放式无人货架已经布局1000多个,智能货柜有100个,这两种形式一个货损高,一个没有;一个设备成本低,一个设备成本高,各有利弊。苏宁将无人货架放在封闭式的场景内,智能货柜放在社区、医院、地铁站等公共场所。

“在‘烧钱’大战告一段落后,估计无人货架行业存活下来的也只可能是两种模式中的资金充足的头部企业。要使无人货架成为办公室的标配还有一段距离,目前还是在市场培育阶段。”王嘉萌说,巨头的进入无疑又为无人货架行业的创业者增加了一丝凉意。

迎来洗牌,跑通供应链者或能长存

电商战略分析师李成东分析,一些巨头入局不一定是看好这一业态,只是担心错过一个可能的风口;赛道内,巨头与创业公司可能再打半年。随着中小公司融资不顺,无人货架行业的整合大幕已经开启。

点位资源被视为能在无人货架领域胜出的关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较早进入市场的一批无人货架玩家已经占据了北上广深等重点城市的大量优质企业资源,先发优势明显,留给后入局者的优质网点资源已经相对有限。而业内也逐渐达成共识,部分无人货架企业早期不计“质量”只看“数量”的抢网点战略已经显现后遗症,只有具备一定规模的优质网点,才能带来持续销售和良性发展。因此,精细化拓展优质网点已成为无人货架企业的转型重点。

据不完全统计,场内目前存在超过50个玩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年上半年将是行业洗牌的关键之年。熊猫资本创始合伙人李论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最后大几率胜出的还是那些有供应链优势的传统玩家,或能最快跑通供应链的创业者。目前看来,市面上还没有一家无人便利货架达到爆发程度。

无人货架看似“一个货架加几袋零食”,谁都可以进入,但真正的难点在于规模化后的精细化运营。未来它是否会像共享单车这类风口一样,形成头部集中效应,其他玩家纷纷难以存活,今年或许将有答案。

(综合)
 

上一篇: 蒸饺江湖的下半场——大鳄已现,小企业如何...
下一篇: “酱油第一股”加加食品进军水产?
他们都选择了中华冷冻食品网

30000+

三万家冻品经销商

5000+

五千家冻品上下游企业

10亿+

交易额10亿
豫ICP备18044844号-1 Copyright© 2018 冷冻食品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