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009:10
来源: 冷冻食品网 发布者:编辑5月29日,一则关于紫燕食品的消息引发行业关注:其全资子公司成都紫燕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从500万元骤增至5亿元,增幅高达9900%。这不仅是一次常规的资本运作,更像是一次战略布局的信号——紫燕食品,这家曾以“夫妻肺片”闻名的卤味品牌,正在悄然书写新的商业故事。
增资的背后,是紫燕食品对市场扩张的迫切需求。2024年,紫燕食品交出了卤味行业少有的成绩单:在“卤味四小龙”中,它是唯一实现净利润逆势增长的企业。而这场逆袭,离不开一场“女婿掌舵”的变革、对预制菜B端市场的深度掘金、对高校年轻消费群体的精准卡位,以及对全球化市场的野心勃勃。
01
增资5亿元背后:完善海外产业链
注册资本近百倍的增幅,在食品行业实属罕见。据资料显示,成都紫燕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法定代表人杨蕴丽,经营范围覆盖食品生产、水产品加工、社会经济咨询等多个领域。
△图源:网络
有业内人士称,此次增资是紫燕食品完善产业链布局的关键一步。根据公告,增资后的成都紫燕将作为出资主体,出资不超过3亿元人民币设立尼泊尔紫燕,并投资建设尼泊尔生产加工基地。
这一跨境布局的战略考量清晰可见:依托尼泊尔当地丰富的牛养殖场资源,紫燕食品计划构建从生牛屠宰加工到销售的国际化产业链条。
2024年12月,紫燕已与尼泊尔私营企业签署了每年27万吨热加工水牛肉出口的B2B协议。
尼泊尔生产基地一旦建成,紫燕将获得稳定的牛肉原料供应,有效控制采购成本,规避贸易壁垒风险,形成覆盖南亚地区的牛肉产品加工贸易网络。
02
女婿掌舵:家族企业的传承与革新
紫燕食品的故事,始于1996年。创始人钟怀军从一辆三轮车、一个卤味摊位起家,逐步将“夫妻肺片”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卤味品牌。2019年,紫燕食品登陆A股,成为“卤味四小龙”之一。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传统模式的天花板逐渐显现。
△图源:网络 紫燕食品创始人、前董事长钟怀军
2023年,紫燕食品迎来重大变革:创始人钟怀军卸任董事长,由其女婿戈吴超接棒。
今年4月24日,紫燕食品公告披露:钟怀军正式卸任公司董事长及所有其他职务,结束了其在该公司任期。此次人事变动背后是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调整,其女婿戈吴超担任董事长一职,其子钟勤川被提名补选为公司非独立董事,家族接班梯队已基本成型。
这一“女婿掌舵”的安排,在外界看来充满争议,但戈吴超用行动证明了家族企业的传承并非守旧。
△图源:网络 紫燕食品董事长兼总裁戈吴超
他提出的“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直接指向了紫燕食品的未来方向:供应链数字化:通过引入智慧化管理系统,紫燕食品实现了从原料采购到终端配送的全流程数字化追踪。产品创新:依托“紫燕创新研究院”,公司推出“麻辣兔腿”“小胖桶”等差异化产品,尝试突破传统卤味的同质化竞争。全球化布局:在尼泊尔筹建生产基地,抢占南亚牛肉资源,同时加速在澳洲、美国市场的门店扩张。
戈吴超的上任,标志着紫燕食品正式进入“后创始人时代”。而这场变革的核心逻辑,是将家族企业从“家族控制”转向“职业化管理”,以适应愈发激烈的行业竞争。
2024年,整个卤味行业面临消费疲软、竞争加剧的挑战,多家头部企业业绩承压。而紫燕食品凭借一系列战略调整,实现了净利润的逆势增长。
03
聚焦预制菜:从C端突围到B端掘金
通过梳理,冷食君认为,在“卤味四小龙”中,紫燕食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预制菜市场的敏锐嗅觉。早在2023年,钟怀军就提出:“紫燕的所有产品都可以称为预制菜。”这一判断,如今正被戈吴超进一步深化。
比如,聚焦B端,供应链优势转化为商业壁垒。紫燕食品的预制菜战略,核心在于其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公司与温氏股份、正大集团、中粮集团等上游龙头建立战略合作,确保原材料品质与供应稳定性。同时,通过济南、武汉、连云港等5个高标准生产基地,构建起覆盖全国的冷链配送网络。
△图源:网络
以“夫妻肺片”为例,这款原本依赖线下门店销售的产品,如今已通过B端渠道进入餐饮企业、连锁超市和团餐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紫燕食品鲜货类产品收入同比下降6.65%,但B端业务的毛利率却逆势提升1.17个百分点。这种“增利不增收”的模式,正是预制菜B端战略的初步成果。
△图源:网络
其次,降本增效,智能化生产与成本管控。预制菜行业的关键在于规模化与标准化。紫燕食品通过智能化工厂建设,大幅降低生产成本。2024年财报显示,其鲜货类产品营业成本同比下降8.06%,其中“夫妻肺片”“整禽类”等细分品类的成本降幅分别达到13.96%和6.02%。
戈吴超的策略很清晰:利用B端市场的高毛利特性,对冲C端零售的低增长压力。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也为预制菜行业提供了“紫燕方案”——即通过供应链整合与技术升级,实现从传统卤味品牌向现代食品企业的转型。
04
高校扩张抢占“第一口卤味”市场
如果说预制菜B端是紫燕食品的“护城河”,那么高校市场则是其“新蓝海”。
2024年,紫燕食品启动“大学城区域扩张计划”,将门店开进校园。截至2025年1月,其“紫燕百味鸡”校园店已入驻70余所高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
△图源:网络
紫燕食品的“夫妻肺片”“百味鸡”凭借浓郁的川味和亲民的价格,迅速成为校园里的“社交货币”。一位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表示:“宿舍聚餐时,紫燕的卤味几乎是标配。它既有仪式感,又比外卖便宜一半。”这种“高频次、高复购”的消费场景,正是紫燕食品在高校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市场的另一个价值在于“长尾效应”。通过校园店,紫燕食品不仅触达了数百万年轻消费者,还通过短视频、社交平台等渠道形成了自发传播。数据显示,2024年紫燕食品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年轻用户互动量同比增长超200%。
戈吴超曾公开表示:“高校是年轻人的第一口卤味市场。谁能抓住他们的味蕾,谁就能赢得未来。”这一战略,正在为紫燕食品积累宝贵的用户资产。
05
出海:从“中国味道”到“全球味道”
如果说国内市场的深耕是紫燕食品的“基本盘”,那么全球化布局则是其“增长极”。
回到文章开始,我们提到,2024年4月,紫燕食品宣布拟投资3亿元在尼泊尔建设牛肉生产加工基地。这一决策背后,是其对南亚牛肉资源的精准卡位。尼泊尔拥有丰富的优质牛养殖资源,而紫燕食品通过本地化生产,不仅能降低原料成本,还能规避国际贸易壁垒。
尼泊尔基地的建成,标志着紫燕食品从“中国卤味品牌”向“全球食品企业”的跨越。未来,该基地生产的牛肉制品将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辐射至东南亚、中东市场。
其次,紫燕食品的出海步伐并不止于供应链,在终端门店方面也已同步前进。
2024年5月,其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开设首家海外门店;短短三个月后的8月中旬,紫燕就在墨尔本开设第二家门店,并计划进驻悉尼、布里斯班等城市;2025年初,又与美国大华连锁超市达成合作,将“紫燕百味鸡”推向北美市场。
△图源:紫燕食品
2024年5月12日,紫燕百味鸡海外首店在澳大利亚墨尔本隆重开业
在海外事业部负责人看来,紫燕食品的出海策略不仅是卖产品,更是卖文化。“我们希望让世界了解中国卤味的魅力。”这一愿景,正在通过“全球品牌+本地风味”的双轮驱动逐步实现。
目前,海外业务虽尚处起步阶段,2024年已贡献678.36万元营业收入。
不过,尽管紫燕食品在2024年实现了净利润逆势增长,但其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譬如,C端增长乏力。2025年一季度,紫燕食品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传统卤味产品的市场渗透率接近瓶颈;预制菜竞争加剧。随着老乡鸡、煌上煌等对手加快预制菜布局,紫燕食品需要持续投入研发与营销;海外风险未知。尼泊尔基地的投产周期、澳洲市场的文化适配性,仍是悬而未决的变量。
结语
从钟怀军的三轮车,到戈吴超的尼泊尔基地,这家企业始终在寻找“变与不变”的平衡:不变的是对品质与文化的坚守,变的是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捕捉。
30000+
三万家冻品经销商5000+
五千家冻品上下游企业10亿+
交易额1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