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冷冻食品网:国内唯一服务于冷冻食品全产业链的综合平台

登录/ 注册 联系我们

首页 > 人物 > 榜样经销商

国内唯一服务于冷冻食品全产业链的综合平台

百强经销商| 宋亦帆:500强高管创业,为啥看中了冻品?

2019-04-0617:15

来源: 冷冻食品网 发布者:冷食传媒

上世纪90年代,宋亦帆已拥有50万元年薪。从知名啤酒公司的区域经理,到销售过亿的冷冻食品老板,他的探索和转型并没有停止。

互联网时代,他所经营的味冠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下简称“味冠”)求新求变,不断研究大数据,时刻关注未来发展。

选对行业,选对产品,把握趋势,谋定而动,是宋亦帆一路走来的经验和理念。

✎冷食传媒

人物名片:杭州味冠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宋亦帆

代理品牌:三全、思念、千味央厨、泰森、桂冠等

优势渠道:批发、终端

经营理念:把握大势,谋定而动

从业感言:选对行业,后面的都是小问题

bq.jpg

◀◀◀ 1 ▶▶▶

选定行业,重新起跑

“我以前是做快消品的,担任5年百威啤酒的区域经理。”宋亦帆回顾说,做区域经理需要很强的战略性,且在市场培训等各方面投入大,对自己以后做市场有很大帮助。

在全球500强企业工作过的经历,让宋亦帆养成了凡事都要有计划性的习惯。2001年,宋亦帆在美国看到市场上60%~70%的产品都是冻品。“那边的肉类分割品、调理品摆放整齐,干净卫生,而中国市场还在杀鸡、杀猪,说明中国冻品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后来,通过与朋友的沟通反馈以及自己的亲身感受,2006年,宋亦帆最终选择了冻品行业。“当时的农贸市场十分不规范,整个市场江湖气息很浓。大多数人认为,冻品还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宋亦帆判断,冻品行业关系民生,是个很有前景的行业。

一次偶然机会,经朋友介绍,宋亦帆入股温州一家面临倒闭的食品企业。借用之前的市场经验,他让这家落后的企业重新“起跑”。

◀◀◀ 2 ▶▶▶

选择品牌,把握上升期

满腔热情投入到冻品行业,宋亦帆通过考察,最终选择做品牌产品推广。“刚开始可选择性不大”,宋亦帆选的第一个品牌是“安大食品”,就是当时入股的那家温州企业。后来,他着力经营品牌产品,一直代理三全、思念、桂冠等知名品牌。

对于选产品战略,宋亦帆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时势,“谋定而动”,在市场井喷之前就切入进去。以调理串类产品为例,早在2004年,肯德基搞促销活动时,曾推出一款名为“骨肉相连”的实验短期产品。一开始,这些东西并不被广泛接受,但经过短短几年的市场培育,串类产品最终在市场上火了起来。

“肯德基让鸡肉调理品迎来了发展,而我们是市场上第一个做凤祥农夫烤鸡的。”宋亦帆回忆说。在他看来,不同的冷冻产品有不同的黄金周期,一个产品从市场进入期到迅猛发展期,有完全不一样的销量效果。只有从产品进入期开始跟进,才能把握市场发展机遇。

◀◀◀ 3 ▶▶▶

大数据研究,全球化采购

除了把握产品发展周期,宋亦帆认为,把握时代发展机遇同样重要。味冠2011年开始做淘宝商店,可以说“敢为天下先”。“那时候我们公司一个小妹在网上卖冻品,家里人以为她掉进传销队伍了。网上可以买冻品,在当时看来是件怪事。”

据宋亦帆透露,味冠的淘宝旗舰店,并不追求过多销量,更重要的是观察网上的消费主力及消费人群选择的倾向性。公司会通过产品的点击率,来把握切合互联网销售的产品趋势,并根据数据表现,探索、研究消费主力圈子,以此开发对应的产品。

“我们很愿意尝试新东西。”宋亦帆说,在战略性选择上,公司会参考国内外大数据,“比如当下消费升级是个趋势,公司会引进更多高端进口产品,如欧洲的薯条和肉制品等。”

“以后的采购方向要慢慢偏向全世界,延伸到欧美发达国家。”宋亦帆补充说,进口产品要考虑文化差异和饮食产品差异,“纯西方产品没有前途,我们要靠自己的研发力量在中国销售合适的产品。”

宋亦帆介绍,现在公司系统内有1000多个单品,实现了平台化运作,网络部门2017年增长速度达到300%。

◀◀◀ 4 ▶▶▶

研判趋势,把控方向

在互联网大变革时代,市场逐渐个性化细分。所谓个性化主要指小批量定制产品,可以做到很精确地对接市场需求。“就像食物投递一样,消费者每天消费的产品种类与数量,都可以提前定制。”宋亦帆认为,当下中国中产阶级正在井喷,群体需求量较大,定制化供应大有可为。

宋亦帆说,定制化供应在国外屡见不鲜,企业可以根据终端超市的需求定制产品。例如,荷兰养一头猪,可以做到从养殖环节开始的定制化生产,瘦肉率、肥肉率都会控制。

放眼当下冻品人,很多忙着做生意,少有关注行业变化和后续发展。宋亦帆则经常研究网上数据和其他信息报告,关注市场前沿。“我在公司‘不做事’,主要把控公司的发展方向。”宋亦帆说。

未来,味冠的目标是,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对于口碑良好的中小工厂,公司仍会选择以入股的方式,打造利益共同体。一方面,将大数据指引转为实际性生产;另一方面,研发周期性“小而美”产品,避免同质化竞争。


往期回顾:

百强冻品商 | 马昌艳:立足响水,“引爆”全国冻品渠道,她是怎么做到的

百强冻品商 | 付保玉:30年冻品“老炮儿”,怎样做到与时俱进

百强冻品商 | 张玉环:心怀梦想与感恩,山里也能飞出“金凤凰”

百强冻品商 | 张才秋:建下大冷库,引来名品牌

百强冻品商 | 刘海宁:经销商做市场,帮企业也是帮自己

百强冻品商 | 张举鹏:沪州不仅有老窖,更有冻品圈老将

百强冻品商 | 兰贵川:23年冻品生涯,好品牌是我的生存之道

百强冻品商 | 孙桂秋:天生生意人,一路过关斩将

百强冻品商 | 严国尧:从“三无”门外汉到苏州“严老大”

百强冻品商 | 李心党:只做“搬运工”的经销商没有出路

百强冻品商 | 邵鹏:面对互联网带来的“三座大山”


上一篇: 百强经销商丨刘春海:未来拎得清,才能行得...
下一篇: 百强经销商 | 马昌艳:立足响水,“引爆”...
他们都选择了中华冷冻食品网

30000+

三万家冻品经销商

5000+

五千家冻品上下游企业

10亿+

交易额10亿
豫ICP备18044844号-1 Copyright© 2018 冷冻食品网 版权所有